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农业农村部、商务部、中国人民银行、海关总署、市场监管总局六部门联合印发《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(2025—2026年)》,明确未来两年机械行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目标为3.5%左右,到2026年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。
方案提出要加快推动城中村改造、城市更新、老旧小区改造、智慧停车设施等惠民工程,以提升对工程机械、轨道交通装备、物流装备等产品的需求。
三方面举措,确立增长路径
《工作方案》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,提出3方面14项重点任务。
在扩大有效需求方面,方案要求深挖国内存量市场潜力,培育壮大新需求,着力扩大有效投资。特别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,谋划“十五五”重大工程重大项目。
在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方面,方案部署了提升产业创新能力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等任务。明确提出要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,加强通用大模型和机械行业大模型研发。
在激发行业增长活力方面,方案提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,在工程机械、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培育若干世界一流企业,并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投资“两端强”,基建制造协同发力
方案实施将强化基建投资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效应。当前投资已呈现“两端强”格局,一端是基础设施投资有效托底,另一端是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表现突出。
上半年,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达18%,为经济注入新动能。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.3%,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6.0%。
国家近期已安排8000亿元支持“两重”建设项目,涉及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、西部陆海新通道、高标准农田、重大水利工程等重点领域。这些项目将直接拉动机械装备需求。
区域协同,中西部加速产业承接
方案强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,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.2%,西部地区增长4.8%,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中西部地区的加速发展,为机械行业提供了新兴市场空间。随着“西部大开发”“中部加快崛起”等政策持续推进,中西部正获得更多基建投资和产业转移支持。
产业由东向西的梯度转移是一个长期过程。制造业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迁移,为机械行业带来新机遇。
克而瑞认为,城市场景正成为机械行业新质生产力的试验场。随着超3000亿元2025年第三批“两重”项目资金下达,基建投资有望继续发挥宏观经济“稳定器”作用。机械行业迈向十万亿规模的道路上,城市更新与基建投资将成为关键驱动力。